印度23装甲师的混成集群还是昨天夜里围攻巴基斯坦第1装甲师时临时编组的,早上全线溃退时,来不及恢复编制,这会儿在坦克和轮式装甲车的带领下,各种战斗车辆,甚至是架着无后坐力炮的吉普车,也混在一起向这边杀过来。他们刚刚被无人机和武装直升机打了一闷棍,萨利阿姆旅长意识到了敌情严重,他亲自在后方压阵,指挥大队向这边冲杀过来,想抢一条路逃走。印度旅长通过战场侦收获的情报中,并不包括亚希尼的坦克,他判断河边会有一些通过直升机偷偷机降的敌人小部队,但是不至于有重型武器。
狗急跳墙的敌人已经完全不顾及侧翼,他们急吼吼向着最后的通道冲锋,迎接他们的是一个连的步兵战车和装备反坦克导弹的下车步兵,以及巴基斯坦伞兵。
由于军情紧急,空投下来的反坦克导弹型号分为2种,一种是常规的射程较远的红箭8型导弹,这种导弹需要发射架发射,并且需要持续跟踪目标,对于未受过专门训练的巴伞兵有些困难;另一种是发射后不管的新型号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射程略近,但是具备攻顶能力,印度T90坦克完全不具备防御能力;当然这些导弹也对亚希尼的部队构成一定威胁,尤其是他的第3连,所以尽管亚希尼与上级进行了沟通,但是他仍然选择在侧翼等待时机,而不进入反坦克导弹的射程内,他希望等到电台建立联系后,再进行进一步的配合。。
步兵战车炮射的100毫米激光架束导弹大部分命中目标,敌人冲在前方的是BTR8轮装甲车,这些战车装甲薄弱,很快就被消耗殆尽。
随后的印度坦克群按部就班地开始发射热烟雾,以掩护自己的冲锋。这种窄正面攻击队形,是斯潘加部队典型的快速攻击方式,很容易从一点突破对手的防线,而第23旅唯一的改变,是将轮式战车放在前面充当炮灰.
完成补给的米171直升机起飞时,可以看到敌人车队隔着一道不太宽的树林正在行进,进行过程中,还引爆了几个刚才空军投下未爆的集束炸弹,引起了一些混乱。
亚希尼呼叫各车组,不要先动手,敌人车队的隆隆开进声,差不多遮挡住了亚希尼坦克群同样单调的柴油发动机轰鸣声。所有的坦克手都很吃惊,敌人就从前方过去,没有拍一支侧翼兵力沿着河边搜索。
一架无人机从高空中拍摄到了敌人的层层推进,并且将画面传输到了附近的坦克指挥官显示器上,亚希尼和贺凡同时看到了敌人的规模,尽管有一半的车辆藏在了烟雾里,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其数量超过了一个团。
贺凡开始向上级请求火力支援,得到的答复是必须挡住敌人20分钟,等待空军就位;另外,有一支速射迫击炮部队正在河西岸集结,他们无法渡河支援,但是可以在河岸对面根据无人机的目标指示展开火力打击,这些速射径迫击炮射速极快,是支援离奇,但是81毫米的口径,决定了其很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贺凡当然也注意到那支磨磨蹭蹭的巴基斯坦坦克部队,那支部队没有第一时间向自己靠拢,加入防线,而是停留在敌人侧翼完成了一次垂直补给,显然他们受到了林淮生指挥部的直接指挥,却没有按照自己提交给指挥部的意图行事,这说明指挥官是一个很有独立见解,且善于歪曲上级命令的家伙;从他停留的不前不后的地点看,这名指挥官要不是很聪明,就是很蠢,二者必居其一。当然贺凡也很清楚,在战场上分散兵力这种事,虽然违背一般军事原则,但是高明的指挥官总是能运用得当。
印度人的火力开始砸向他们要攻击的地段,显然敌人在后方还保持着一支自行火炮部队,火力集中在前沿附近,非常有准头,摧毁了不少刚刚假设的红箭8导弹发射架,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是敌人火力准备时间不长,坦克旋即开始冲锋,如果不是敌人太过急迫,原本光靠火炮也能砸出一条通道来。
游移不定的春季次大陆季风,使得略重于空气的热烟雾,无法堆积在坦克附近,尤其当坦克冲锋时,很容易将正面暴露出来。通常,坦克必须横向移动来为整个集群提供掩护,不过他们没有这样充裕的时间,直接杀了过来。
阵地上残余的红箭8型导弹开始发射,步兵战车的100毫米火炮开始太高炮口开火,并释放烟雾,破坏敌人炮兵观察员通过目测炮击修正落点。印度坦克隔着3500米第一次开火,这个距离上俄制火炮基本没什么准头,但是他们在承受了一些损失后,很快就冲到了2500米距离上。
勇猛的巴基斯坦伞兵,开始使用新式的反坦克导弹对那些冲得太靠前的敌人下手。伞兵团的萨尔特上校,亲自使用导弹对敌人展开攻击,这是他第一次使用这种“傻瓜型”导弹,在这之前,他只是看过说明书而已。
这种武器与传统的反坦克导弹不同,需要冷却弹头来锁定目标热源,实际上和毒刺导弹有一些类似。导弹升空后以一定的角度从天而降,攻击锁定目标。其红外导引头,对一般红外干扰和烟雾遮挡,有一定的识别能力。T90的顶部装甲根本无法抵挡这种导弹的串列战斗部,很快靠前的几辆坦克就被摧毁。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敌人后方的支援火力延伸打击,155毫米榴弹对阵地上的软目标构成了极大的杀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