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夜幕中,巨大冰川的灰白色轮廓已然隐约可见,散落在山脉各处的炸弹大约在同一时间打开折叠翼,按照各自的路线飞向那些还来不及动弹的目标。无论印度雷达是否关机,亦或者它们的天线如何按照防反辐射武器的规程转向,都不会对最后的结果有任何的影响。
零星的火光在积雪的山脊后方隐约闪动,两架飞机携带的20余枚炸弹开始在各处爆炸,爆炸在一些地区将夏季薄弱的冰层炸断,还连带吞噬了印度山地部队费尽心力建造的临时公路。在中国空军的历史上,如此高效率的精确打击,还是第一次。
大约同一时间,另一架隐蔽在喀喇昆仑群山中的,来自同一部队的一架侦察机悄然飞越了山脊,开始进行战果的评估。多普勒雷达对地面测绘的结果通过数据链传送到指挥机,可以看到大约一半的目标都已经被炸毁在了原地,这比预期的效果好一些,滑翔炸弹的精度低于训练水平可以理解,毕竟目标所在的地区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并不适合这类武器发挥精度,。这次攻击的结果已经证实了,消费比极高的北斗无源定位系统,完全可以为卫星制导炸弹提供导航。印度武器库里,如果还有什么武器可以进行类似的攻击的话,那只有阵风发射的区域外巡航导弹,不过,那是一个无法消耗的天价武器。
新德里国防部办公室。辛格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他刚刚知道中国人大规模使用了反辐射炸弹,袭击了北方的边界附近的5座雷达,其中4座已经无法使用了。几分钟后总理就会看到同样的报告。这些攻击只限于印度军队新占领的锡亚琴冰川上,似乎还有所保留,他不敢奢望中国人的下一次动手会有同样的底线?作为军人出身的国防部长,他很清楚战争的胜利不是靠敌人手下留情获得的。
“他们会不会攻击列城的陆军指挥部?或者空袭斯利那加?会不会有陆军的攻势?”他自问道,这是他害怕的部分。
另外一件事也让他深感不安,中国人似乎对北方战斗机的调动了如指掌,他前脚刚将几个重点不对的苏30转走,并且调动了米格21来滥竽充数,后脚中国人的苏30就摸到了后方一通轰炸,如果这些飞机高速突破的话,甚至有机会轰炸新德里,这是他不敢多想的情况。
这些念头折磨着他,反复思考着争夺南方制空权的必要性,表面上印度还有大量的作战中队,但是这些光鲜的数字后面,现真正可以投入到南方与中国对抗的,只有苏30和阵风等寥寥几种航程足够的作战飞机,而中国人在南方投入的,是数量很少但是性能优越的三代战斗机,而且这些飞机充分地利用了地利优势,完全不需要带油箱就可以长时间地进行战斗。
辛格看了一眼桌子边上的电话,它还没有响起。他很怕总理来电话,重复那套“立即给中国人颜色瞧瞧”的陈词滥调,但是他知道那是不可避免的。卡汗是他的导师,是辛格最信任的人,但是很多时候,卡汗确实是精于煽动,而拙于周密的谋划。
印度秘密的战前准备工作进行了很久,但是并不完善;当然,对于印度这样的万国造武器库而言,要做到准备完善几乎是不可能的;战争已经进行了4个月,比预期惨烈、曲折得多。陆军在南方毫无必要的拖延,使得战争即将进入9月份了。辛格手里掌握着苏30MKI战斗机损失的真实数字,一个卡汗没心思听得数字。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2架被击落,大部分是被中国提供的地空导弹系统摧毁的,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当初预期的最坏数量,但是这仍然不是最坏的情况,目前为止,由于备件不足而无法起飞的苏30MKI的数量是战损数字的两倍;另外,由于库存的,各种印度无法自行生产的零备件被迫供应给了前线,HAL生产线上处于各个组装阶段的8架战斗机,都陷入了停顿。也就是说,印度花费十多年时间,缓慢积攒起来的强大空中力量,在几个月间损失了五分之一(不计算未到货部分),这还是在中国空军没有大规模介入的情况。
武器库存的情况也一样糟糕,中国人在乌克兰大肆采购导弹配件和战斗机零件,问题变得雪上加霜,而法国人更离谱,不但要价水涨船高,并且交货速度越来越慢,似乎整个世界的差能,都无法负担起这场战争的消耗了。
辛格记得,战前的机密会议上,钱德拉曾经说过:“如果战争过分拖延,他认为现在的世界上只有两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可以拖得起,但是肯定不是印度。”
钱德拉的这句扫兴话,当时被卡汗严厉地驳斥了一番。现在看来他说得有些道理,眼下这两个国家中的一个正在袖手旁观,甚至故意破坏了GPS信号,而另一个就在喜马拉雅山的那边虎视眈眈,一旦他开动工业机器,情况就会变得万分险恶。
这些想法让辛格感觉到了空前的灰心和疲惫,这是从未有过的形势。印度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强势,也是最虚弱的一个时期,总理的战略眼光当然是对的,但是他对于中国这个变数,始终预料不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