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地处北, 跌进冬月后雪虽少了, 却不减日益干涩的寒。冷风无孔不入地钻过门窗, 伴着不时刺耳的尖啸, 使得偌大的祠堂越发阴冷。
几个奴仆干眼熬到这会, 都有些顶不住, 时不时偷歪着门廊迷糊片刻,下一秒就得搓脸清醒清醒, 冷不丁再回头瞥一眼祠堂里那道依旧跪得笔直的身影,心中莫名有些虚,深觉自己竟还不如十几岁的小姑娘能熬。
这么一看, 好像自家四小姐还是以前那个四小姐, 似乎没变什么。
可谁又能想到, 这样一个自律守礼的人, 会做出那等败坏家风之事?
整个京城都知道, 信国公府的规矩是最好的,不论是主子还是仆人。毫不夸张地说, 哪怕是个洗衣房的粗实丫头, 只要出去说是国公府出身,也有的是人愿请回自家府里做事。
信国公府这四个字,不知何时开始, 就代表着规矩。
早些年,越太后与谢皇后闹得最僵的时候, 前者远走九峰山, 后者闭宫不出, 整个后宫疏于管理混乱不堪,魏帝无奈之下,不得不请出那时尚未作古的杨太妃来镇场。
太妃一辈子不争不抢低调做人,人人道她软糯,殊不知对方到底出身信国公府,不出手则以,出手便是雷霆高效,轻描淡写间便将整个后宫捋得条分缕析乖乖觉觉,以至多年后的今日,季氏后宫遵循的仍是当年杨太妃定下的章程,连出身世族的两宫娘娘面对这挑不出毛病的章程,都不敢有一丝脾气。
不少人私下都在说,若非太妃之后季杨两家不再联姻,兴许杨缱早就进宫了也不一定。
杨家嫡女可为后,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为何几个皇子哪怕再受信国公府的冷遇,却永远对杨缱礼让有加的原因——保不齐这就是自己未来的皇后不是?
结果转眼,杨缱就闹出了事。
杨家嫡女痴恋季景西的事爆出来,杨缱名誉蒙灰已是板上钉钉,想要洗干净,要么找个不介意的男子与之定亲,要么就只能是季景西娶她了——
前一种暂且不提,后一种,先不说季景西愿不愿,多的是人不允许它发生。
人人都在等后续,还没等到热闹进一步发酵,却先等来了杨缱被请家法,等来了翌日议政时杨相公一改口风,自请治家不严之罪。
政敌们的矛都已经举起来了,却没有了准头,无奈只得暂时放弃瞄准滑不留手的杨霖,转而磨刀霍霍向杨缱。还没来得及下手,那厢京兆求见,说是国子监门口起了骚乱。
魏帝脸色当场一变,生怕发生什么文人之叛——这可是对自诩明君之人莫大的耻辱——连忙询问详情,来人神色复杂地看了一眼杨霖,语气古怪地回禀道,不是叛乱,也非是有人寻衅滋事,而是苏祭酒将杨缱手抄的《诫训》贴在了国子监门口。
“……本是明城县君的自罚之笔,围观间,却不知谁感慨了一声[字写的真好]……”京兆尹陈昂停顿了一下,僵硬地略过中间说不出口的过程,“下官带人赶到时,整整三十页的《诫训》,已被人拓的拓、顺走的顺走,只剩三五页完好……还有几家为了争抢那剩下几页大打出手,下官只得将人暂时都带回府衙,接下来如何处置,还请圣上示下。”
魏帝:???
杨霖:……
朝臣们:……
鸦雀无声的勤政殿悄然弥漫着无法言说的尴尬,不知是谁没忍住噗嗤笑出来,众臣齐齐回头,御史徐翰正捂着嘴抬头四处瞎看。见老皇帝也面色不虞地瞪过来,徐翰干咳一声,乖乖收敛。
“有话就说!”皇帝没好气道。
徐翰装不下去,出列,“回皇上,臣想说的话,不适合眼下说,怕您恼,您别让臣说了。”
老皇帝:“……让你说你就说!哪来那么多废话!”
徐翰只好硬着头皮开口,“臣就是觉得,什么情情爱爱痴痴缠缠的,不如一幅名家字帖。臣早就说过,明城县君乃国之重宝,一手失传的温体足以撑起书之半壁,这得亏是杨大人请的家法没打手上,否则臣都想找他拼命了……欸,陈大人,那剩下的几张字帖,能不能行个方便,拓一份留给徐某?”
京兆尹:???
“咳,”宰辅陆鸿听不下去,压低声音,“多留一份。”
京兆尹:……
政敌们:??
等等,还有人记得他们准备批判杨家父女吗?
御案后的老皇帝被徐翰一番骚话气得不轻,可同时他也意识到,在大多数朝臣眼里,杨家女心悦季景西这件事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影响重大,之所以受到关注,无非因为闹这出事的是杨缱,对象又是风评向来不好的季景西,双方人选太过出乎意料罢了。本质上,就像徐翰说的,不过是年轻人之间小打小闹的情情爱爱,还是个没结果的。仅此而已。
季景西此人到底手段多狠心思多重,对朝局影响多大,对皇位又有多少威胁,种种这些,真正有过深刻体会的,只有他这个帝王。
可他忌讳的真的是景西吗?
魏帝垂眼望着殿内低声交头接耳的臣子们,心绪却已千回百转。今日议政,季景西没来,他同他那个父王一般,自由散漫、视规矩于无物,此时说不定还没会完周公。隐卫早在议政前便禀报过,景西一般会睡到日上三竿,今日也不例外,还不如他那个不起眼的庶弟勤勉。也不怪杨家父子瞧不上他,那小子明面上的确不是个东床快婿的好人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