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边。
杨浩在百米决赛结束后,就回到了休息区。
刚过来,李衡和于立伟他们就迎了上来。
三个人脸上全都挂着笑容。
可以看得出他们现在很高兴,甚至有点激动。
“教练!冯指导!于指导!”
杨浩主动打招呼。
李衡在他肩膀上拍了拍:“好样的!破全国记录了!”
杨浩之前并没有想到全国记录的事,听他这么一说才反应过来,随后他疑惑地问道:“咱们校运会的成绩应该是不被田协承认的吧?而且也没风速仪!”
话音未落,于立伟就接茬:“是不被承认,但这不重要,今天是逆风你还能跑10秒11,证明实力稳破纪录,就差一场正式的比赛而已,而这个比赛就在眼前。”
“就在眼前?”
杨浩一直在学校训练,对于比赛的事情关注的很少。
主要因为他还处于夯实基础,完善跑步细节的阶段。
所以并没有参加太多的比赛。
闻言,冯树勇说道:“对,5月21日是咱们全国田径锦标赛,同时这也是奥运会选拔赛,你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感受感受比赛。”
虽然是奥运会选拔赛,但杨浩可去可不去。
因为百米目前跑出A标的,还是只有他自己。
名额已经定死了。
之所以有选拔赛,主要还是别的项目,尤其是达标比较多,或者是没有A标,只有几个跑出了B标的。
派谁参加奥运会?
这是个问题!涉及到了运动员的切身利益。
公平起见,就有了奥运会选拔赛。
靠实力争抢名额。
不过。
虽然杨浩已经拿到了名额,但还是参加比较好。
毕竟他太久没有参加过正式比赛了,需要熟悉比赛的环境和氛围。
“好!那我去参加,顺便把记录拿下!”
杨浩对记录还是有几分向往的,毕竟是会被写进国内田径史上的事。
而且,这只是一个开始。
以后他要不断刷新自己的记录。
让所有的后来者在看国内百米记录演进的表格时,看到一长串的他的名字!
还有,不光是国内记录。
亚洲记录他早晚也要拿下,同样要不断改写。
他要做整个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百米运动员膜拜,或者想要挑战的对象!
听到杨浩说要把记录拿下,李衡笑骂道:“你小子,迫不及待了是吧!”
旁边,于立伟接茬:“年轻人嘛,就得有这种心态,不然怎么进步?周伟的全国记录保持五六年了,也该破了!我相信国内所有的短跑工作者,都想要看到这个记录被打破。”
李衡和冯树勇都认同的点了点头。
记录一直不破,证明国内短跑的发展始终停滞不前。
这会让所有的教练员,运动员头上笼罩一片阴影。
连10秒17都打不破,就更不用说10秒那道天堑了!
不夸张的说,现在国内短跑的天都是灰暗的。
没有亮光!
因为大家都悲观地觉得可能真的没有黄种人能打开10秒大关。
很多运动员,在心里就不自觉地给自己设置了这个无形的枷锁。
只有10秒大关被黄种人打开的那一天,大家头顶的阴云才会散去,天才会亮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冯树勇和于立伟他们作为田径队的总教练,副总教练,对杨浩如此的关注。
因为在他们眼里,现在杨浩就是隐藏在云朵后面,不断爬升的太阳。
总有那么一天,他要从地平线前探出头,照亮整片天空。
杨浩也隐隐明白此刻他们的想法。
他的目光也变得更加坚定。
10秒!绝对拦不住他!
......
傍晚。
食堂。
杨浩和李衡一起吃饭,边吃边聊田锦赛的事。
“教练,田锦赛在哪举行啊?”
他对于国内的比赛了解的太少,毕竟不是传统体系内的运动员。
如果杨浩当初没有进帝都大学,而是进省队的话,肯定已经参加过很多国内的比赛,对于各种事情也轻车熟路了。
当然。
杨浩没进省队也有好处,首先就是生活环境没那么封闭,有队友也有同学,再加上平时上课,多少都能学点东西,拓宽视野。
其次训练量没那么大,身体保持的很好,至今没有出现过伤病。
“今年田锦赛是在家石庄举办,这也是国内最后一个正式比赛,如果运动员不能跑出A标或者B标,基本就失去了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奥运会AB标并不是随时跑出来的都能算,有个规定的时间段。
不能在这个时间段里跑出达标成绩就没用。
闻言,杨浩想到了陈海建:“那这次陈海建肯定要冲击A标了!”
“肯定的,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说完,李衡看向他:“不过,你现在的实力已经在他之上,他对你也没有威胁。”
“我还是希望他能跑出A标的!不然我就太孤独了!”
杨浩脸上闪过一抹失落。
国内短跑的整体实力太差了,以至于奥运会都凑不齐名额。
甚至,连4x100米接力都被放弃掉了。
接力项目同样有AB标,国内百米运动员青黄不接,接力队的实力也非常差,去年亚锦赛的时候,4x100米的成绩距离奥运会B标都还很远。
因此田管中心干脆放弃了奥运会接力项目。
即便后来杨浩在城运会突然爆发,跑出10秒20的成绩,于立伟他们也没有改变想法。
一是因为杨浩的出现,并不能对接力成绩产生太大影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