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武德三年(公元27年)五月份,临淄城桓公台,当张步得知魏军的宣战借口后,不由又委屈又愤慨,居然是那批贡品中海参和鲍鱼的锅?张步当真没想到。
他最初以为是魏国将军妄开边衅,以求军功,方望不是说,第五伦已在南方陷入困境了么?怎么还有闲功夫在东边再打一仗?
可如今看来,这场战争,乃第五伦蓄谋已久。
张步忧心忡忡,方望却是大喜过望,竟朝齐王恭贺起来。
张步大急:“寡人遭大邦攻击,局势危若累卵,先生何以贺我?”
方望笑道:“贺大王看清了第五伦背信弃义真面目,亡羊补牢不迟;也庆魏五自矜其国之大,穷兵黩武,古人云,好战者亡,秦皇何其雄壮,尚不可避,何况第五小儿?”
他侃侃而谈:“诚如外臣所言,魏军粮秣、主力皆在荆襄南阳,能派到青州的部曲恐怕不多,尚不如大王之兵众。若能顶住数月,待到魏国败于南方,消息传至,魏人亦将士气大挫,狼狈而归。南、东皆败,魏国内部必变故,此天赐良机也!”
方望拼命游说张步加入合纵,张步先遭第五伦攻击,如今已无可奈何,急需盟友,方望更抛出了一个承诺:“他日外臣定请成、汉二帝与大王约盟,若攻灭魏国,齐国可分得河北幽州、冀州之地,大王或许能与公孙子阳、刘文叔并列为帝,三分天下!”
张步倒是知道自己的斤两,或者说,他仍藏着野心,只叹息道:“张步别无奢望,只求保全宗族于青州,今日不得已反击魏国,也只为夺回被骗土地,将疆界推回到大河边、亢父塞,恢复三齐四固而已。”
虽无争霸野望,但张步也不愿做齐王建那样的亡国之君,决心抵抗后,开始向方望积极问策:“方先生乃当世智者,济水天险已破,齐国应如何抗御魏师?”
方望道:“早在春天时,外臣在江都城,曾与汉司徒邓禹议论天下方舆险要,当时听闻魏、齐定盟,共享济水之险后,邓大司徒也曾叹齐国险要尽失,危险了。”
邓禹年少有为,非但过目不忘,还有不亲自勘测就能对天下险要如数家珍的本事,连方望都望尘莫及,遂引述邓禹的话道:“但邓司徒又说,三齐人众,若齐王不想‘尽东其亩’,尚有机会。”
张步避席求问:“为之奈何?”
方望伸出四个指头:“四个字,重在历下!”
所谓历下,就是后世济南,如今也叫济南郡。
“济南郡南阻泰山,北襟勃海,擅鱼盐之利,界午道之中,实乃卫、齐之间肘腋重地也。”
方望道:“春秋时,诸侯争齐,多在历下。自战国以迄秦楚之际,历下多事,则齐境必危。秦兵入历下,而王建为亡虏。三齐罢历下战守备,而韩信得以收青州。历下之所以重要,因其为齐之西界,水陆四通,中原师旅粮秣转运最为方便。故大王欲守三齐,则必守历下!”
张步听罢鼓拊掌而笑:“也不瞒先生,寡人虽与第五伦约好,但却并未放弃武备,为防魏军伐我,特地设了四道防线。”
“第一道便是济水,但济水长达千里,难免会有疏漏,这便有了第二防线道,正是历下!历下城池坚固,又有大将重兵把守,将附近几座犄角之城守卒加上,兵力不下于魏军,虽闻耿弇善战,但要想破孤西境,亦不容易。”
“大王果乃英睿之主,他日功业当不下于齐威王。”
方望赞不绝口,又出了个毒计:“赤眉残部占据泰山、鲁郡,虽与大王不睦,但同魏国更有血仇。赤眉新首领徐宣自从进入曲阜后,开始废弃昔日乱行,也拜起圣人,定制度,颁布官职,自称鲁公,已非昔日流寇。但苦于无人认同,若齐王主动承认徐宣,彼定心存感激。”
他又揽了一个活:“大王且在济南挡住魏军,外臣愿前往曲阜,说服徐宣,使赤眉出师历下之南,作为游击之兵,袭扰魏军侧后,拖到荆襄大败消息传来,魏军动摇之际,再一举反攻,河济之间可定矣!”
虽然张步对赤眉军残部仍存偏见,且对泰山、曲阜心有觊觎,但事态紧急,利用方望去达成一个临时盟约,日后再撕毁也不迟,遂欣然同意。
方望离开临淄时,夏天才刚刚开始,他寻思着,齐兵再羸弱,至少人多啊,最起码能撑到秋天吧……
然而方望前脚刚走,身在临淄积极调兵遣将的张步,就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魏军偏师自狄县南渡济水,皆为骑兵,已逼近临淄以北!”
……
魏军偏师的将领,乃是盖延,第五伦没有太追究他在河济之战里的一系列“小失误”,仍以结果来定功。
战后,盖延被封为“虎牙将军”,位列杂号,而后带着渔阳突骑在重新长满杂草的黄泛区盐碱地驻牧,又划归耿弇统御。
还是之前魏、齐划定边境埋下的伏笔,盖延以济水北岸的狄县为基地,在耿弇率先进攻历下,吸引了齐国大量兵力后,盖延又率渔阳突骑强渡济水,此处与临淄的直线距离,不过区区两百里!骑兵快的话,两日可达。
但突入此地后,盖延就开始了他的骂娘模式。
“区区两百里,取临淄犹如探囊?若真这么容易,耿伯昭为何不让他的嫡系上谷突骑走,偏要将此事交予渔阳突骑,因为这是烂泥沼,马蹄易陷之地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