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是七月初到的护闻城,随后又在这足足呆了两个月,直到九月初,终于传来了印度夏希王朝由,国王摩达波罗率军启程北伐的消息。
要不是连鲁三郎都派去打探情报,确认这摩达波罗肯定要率大军来,他都快等不住了。
因为不同于印度河流域的天气,在这小冰河时期,护闻城一带的阿富汗东部冰雪覆盖期是很长的。
夏希王朝的大军九月份不来,那也就不会来了,至少要等到明年的六七月份。
张昭可等不了这么久,夏希王朝的军队再不来,他就要攻过去了。
从白沙瓦到护闻城的路并不长,只有不到五百里。
如果只算开伯尔山口谷道的距离则更短,从后世的阿富汗贾拉拉巴德算起,到白沙瓦只有一百三十里左右。
为了能顺利伏击印度夏希王朝的军队,从八月中旬起,张昭就抽调两千精锐用轮班的方式,不断进驻开伯尔山口附近,并且修建了数十个地堡用来藏身和储存物资。
而在这短短一百三十里左右的开伯尔山口中,如果说没有补给点和要塞口,那是不正确的。
在靠近****的一方,一个名叫那烂得的小山口处,印度夏希王朝在这里修建有一个作为前哨的小堡垒,就是后世着名的兰迪科塔尔堡垒的前身。
摩达波罗是一个典型的印度教王公,无论何时脑袋上都包着头巾,身上来自西突厥人的相貌特征,已经在几代人的混血中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鼻梁、大眼睛,肤色稍黑的典型印度雅利安人长相。
他的祖父,就是着名的卡拉尔,那位终结了喀布尔-夏希王朝,建立印度-夏希王朝的一代狠人。
不过可惜,这个狠人不该是个天竺人,要是在别处,卡拉尔说不得也能混个大汗、埃米尔什么的。
但是在天竺,这个本地土着战斗力极差,只能依靠来自西北强人为武力支柱的地方,卡拉尔自建立印度-夏希王朝起,就一直处于战略上的劣势。
不过虽然武力值差了那么一点,但是卡拉尔的眼光可不差。
他知道,印度-夏希王朝要想能安安稳稳的保住头顶的王冠,护闻城是必须要夺回的。
所以印度-夏希王朝的历代君王,都把掌控护闻城,当做了头等的任务。
“我尊贵的王,护闻城的萨迪德王子并未正面回应我们的要求,看来他对于我们,还是有很强的戒心。
我们就这么过去,是不是不太安全?不如王上就在此地等候,由末将率军先去护闻城?”
摩达波罗刚刚脱下身上厚重的长袍,饮了一杯甘蔗香料水,同样包着亚麻色头巾的王国大将迦尔摩诃就走了过来。
对于此去护闻城,迦尔摩诃并不是很赞成,因为多年的失败经验,让这位夏希王朝的将军意识到,以目前的实力,他们并不能掌控住护闻城。
在他看来,要长期掌控护闻城,就必须要训练、装备出一支最少有一千套铁甲的步兵。
但是目前夏希王朝,所有的铁甲都装备给了骑兵。
夏希王朝有一支看起来装备和战斗力都不错的铁甲骑兵,但是步兵,基本上没有铁甲。
事实上除了重骑兵和战象,夏希王朝并不是很注重步兵的防护。
这其实是由天竺的气候决定了的,在这个地方,步兵装备铁甲的话,很容易分分钟就把人热昏倒,哪怕是冬季,温度也不低。
而相比起步兵需要长时间的拉锯战,重甲骑兵的冲锋,往往会在很快的时间就决出胜负。
而面对着几乎不披甲,或者披甲披的跟电影里斯巴达人一样的步兵,重甲骑兵的威力,直接被放到了最大。
加上天竺流行印度教和种姓制度,刹帝利们都是统治阶级,人数也不多,没人会想去当个跟普通人一样的步兵,基本都是世代当骑兵的。
所以这就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不太适合玩重甲骑兵的天竺,装备最好,国王们最倚仗的,反而是重甲骑兵。
摩达波罗很认真的考虑了一下迦尔摩诃的意见,随后缓缓的摇了摇头。
在摩达波罗看来,萨曼王朝的萨迪德王子对于自己提出率五万大军(吹的)来帮助他不感兴趣,含含糊糊的,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表现。
只要萨迪德王子不傻,那就肯定知道摩达波罗的真实意图。
所以摩达波罗才要执意率军去进攻护闻城,因为如果是陷阱,萨迪德王子肯定是迫切的想要他去。
而推三阻四、含含糊糊,恰恰证明了真实性。
但迦尔摩诃的担心,也是正常的,并且是一种谨慎的体现,摩达波罗觉得自己不能冷了忠臣的心,他想了一下,随后对迦尔摩诃说道。
“夺回护闻城,是我们历代先王的遗愿,我必须要去,但你的提议,也是非常好的意见。
不如这样,让辛哈将军率三千人为先锋先去,然后你率主力一万五千人居中,我来殿后,这样即便有问题,我们也能应对。”
“看来还是不能小看天下英雄啊!”当三千夏希王朝先锋从开伯尔山口穿过的时候,张昭转身对着身后的军官们说道。
想象中夏希王朝乱糟糟急匆匆,三万人一起通过开伯尔山口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他们反而很有秩序的先是派出了前锋三千人,随后才是彩旗招展的中军大部队,两军相隔不过五六里左右,还有信使来回奔驰沟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