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范想了想继续开口道:“仆以为若是汉中还在我大魏手中,想必铜、铁矿便能更多一些了,哎,可惜,汉中已不在大魏手上了,是仆等无能啊!”
曹爽摆手道:“这不能怪卿等,只能说现在暂时还未到时候吧,待到时机成熟吾必会率领大魏将士收复汉中的。”
桓范抱拳道:“到时仆愿为丞相前驱,效犬马之劳,但仆还望丞相不要太操之过急,重蹈前次的覆辙啊。”
曹爽随即又开口道:“汉中之战是当年武帝和家父心中的一大憾事,也是家父临终前的嘱托,
所以吾前些年才不顾诸卿的劝阻也轻敌冒进过一次,导致兴势之役的大败,累及全军将士,这是吾之过失啊!”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汉中之战中,他的父亲曹真跟随曹洪、曹休等人征战,在下辩打败刘备手下大将吴兰,被拜为中坚将军。
在黄忠定军山斩杀曹军统帅夏侯渊后,曹真跟随曹操来到汉中,击败刘备部将高翔。
不久,曹操觉得汉中是鸡肋,于是将其放弃,撤兵回长安,曹真也只能无奈听命领兵跟着回去,后又在明帝之时两败孔明,
太和四年(230年),他的父亲曹真接替曹休,升为大司马,取得了“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特权。
他并不是曹操、司马懿那样以权臣身份取得这些特权的,而是真的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才取得特权的。
曹真在取得大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大规模伐蜀,最好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蜀汉问题,主要目标也有汉中,
然而,另一位辅政大臣司空陈群反对从斜谷进军的计划,曹真于是改成从子午道进攻汉中。
实际上,陈群并不是反对曹真从斜谷进兵,而是反对曹真发动伐蜀之战。
他认为大规模征战,军事用度花费太大,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值当。
但曹真却擅自发动战争,亲自带兵从子午道进兵,另一路大将军司马懿经汉水进军,其他人如郭淮、费曜等部从斜谷入、武威进兵。
只可惜曹真运气不好,恰逢雨季,道路很难走,他用了一个多月,才走了一半路程。
这时,曹魏朝堂反对战争的声音此起彼伏。
如华歆、杨阜、王肃等人都上奏,表达对曹真的不满,想让撤兵。
曹真军事进展不顺利,接到曹叡班师回朝的圣旨后,无奈撤兵,
这次撤军后不久,曹真就感染重病,并为了休养而回到了洛阳。
第二年,曹真就在洛阳病逝,便由他继承了他的爵位,这便成了他的便宜父亲心中永远的憾事,
亦是他的父亲临终之时嘱咐他的的事情,可以说他的这个便宜父亲一生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与汉中这个战略要地联系在了一起,父子两代人都对汉中有了执念,
但若换个人来坐这个位子想必也是如此,毕竟汉中乃兵家必争之地,怎能不想方设法将其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从黄巾起义开始,各家争夺的焦点一直在变,在后三国时期,曹爽想汉中绝对是最出名的地名之一。
同时也是魏蜀两方战略博弈的焦点区域。从公元214年刘备占领成都开始,蜀汉对曹魏的多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均和汉中有关。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以法正为军师,诸葛亮坐镇成都总督粮草,以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等为将,
举蜀中之力,率领倾国之师,进攻汉中,在经历在近两年的战争后,于建安二十四年夺取汉中。
而后,汉中成为蜀国的北方门户,成为北伐的屯兵基地。
曹魏也曾多次出动十万级以上兵力,进攻汉中,企图夺回这一战略要地。
为什么魏蜀双方如此重视汉中呢?
首先,汉中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汉中属于盆地地形,北方巍峨绵延的秦岭挡住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使得汉中气候温润,宛如江南。
汉中因汉水而得名,其境内汉水以及大小支流纵横密布,水力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着名的产粮基地。
另外,汉中紧靠秦岭与大巴山,木材资源也非常丰富,同时境内有数座铁矿、铜矿资源。
汉中从战国时代就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得到了极好的开发。
刘邦从汉中起兵,萧何经略汉中则可保刘邦粮草无忧。
两汉时期汉中始终是天下大郡,汉末张鲁割据汉中一郡就可以称霸一方,与刘璋对峙。
曹操占领后,光张鲁府库物资珍宝,就让曹老板发了一笔大财。
其次,汉中地形险要,易守难攻。魏延被刘备封为汉中太守之后,曾放出豪言:若曹操举十万之众而来,他可以为刘备吞之,举倾国之兵而来,他也可以为刘备拒之。
魏延虽然狂傲,却不是个只会吹牛的莽夫,他的自信,正是来源于汉中险要的地形。
《博物志》中曾记载:“蜀汉之土,与秦同域,南夸邛北阻褒斜,西即隈碍,穷险极峻,独守之国也”。
汉中北边是巍峨蔓延的秦岭,雄峙于渭水之南,西起嘉陵江,东至丹水河谷,海拔2000多米,长约400公里,宽约100-180公里,之间将关中和蜀汉之地阻隔为南北两个世界,诸葛亮穷尽毕生之力,也拿巍峨的秦岭没有办法。
南边的大巴山,耸立在川陕鄂三省之间,也是一道天然屏障。从关中入蜀,或从蜀地出秦川,只有秦岭和大巴山两条道可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