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
“城中大户派来当人质的,不是有几个后生才俊?”杨开也是突然想起,手上还有这批资源。
如今按照商榷近来汇报所说,方石像自上一次,从他身边回去后,城中要事多有配合,这是他们心态动摇的前奏。
如此许以顺从配合者一些回报,可以进一步稳住他们的决心。
城中大户,愿意投诚的,除了软弱之辈外,当也有识时务者,多为富商。
这些人,十分注重后代的教育,读书能开发智慧、培养思维,加上,明朝的商人子嗣是可以参加科举的,所以越发到了明朝末年,越发演变成弃儒从商的混杂局面。
有制度的支持,有殷实的家底支撑,这些大户家中,能出几个年轻俊秀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杨开特意点了方家:
“我若没有记错,方石像的子嗣,应该就是这些人质中最为年长的。”
“将军想要用他?”
杨开望向商榷:“不,把他带在身边,我们就可以用方石像。”
“商总管回去之后,可起草一份提纲,以民政管理为主题,从近来愿意配合的大户派来的人质中,选拔一批才思敏捷之人。
其中要义,便以先生科考参试遇到的试题为参照,其中细节,待先生列出提纲,我们在细细商讨如何?”
商榷大为震撼,如此行为和组建科举有何区别?更加是他想都未曾想过的方向,错愕半晌,才对杨开说道:
“将军若要以此选拔人才,下官以为,不应该局限于这些大户人家的人子嗣,当面向城中所有书生,反而大户家中出来的,不宜在此城中之中任用,我们可将他们带入德安府地。
日后将军所下城池越来越多,随州、应山、乃至将下的德安府城,除军队驻扎以外,亦需要民事治理,而我军中善管理者寥寥无几。
进城之后,再挂招贤令,非但时间周期拉长,所招贤才,还需经过考察、历练诸多过程,若能任用身边之人,知根知底,还可分割将城中大户与其子嗣的联系,既解民政,又束民心,一举两得,岂不两全其美?”
“就依先生所说去办,体制就沿用信阳城中所用的,三日之内,列成纲要,与考试题目纲要一并呈上。”
杨开点点头,表示对商榷所言的认可。
“本将军许西南两路大军,十日之内拿下德安府城,随州、应山两县已下,休整一日,行军两日,屯兵德安府城之外,三日之内大抵能够破城了,如此,本将军三日之后,行军去往德安,非常合适。”
“遵命。”商榷应声立起,作揖还礼。“那下官就先行告退。”
杨开叫亲兵来代为送客,再下一道命令:
“言侯、赵虎听令!”
“末将在。”
两人齐齐站起,来到杨开跟前。
“先任言千户为邓方军中参谋,三日后,带上城中制好布甲、粮草,去往随州,统军南下,直奔德安府城。
赵虎为苏福安军中参谋,三日之后,随本将军出发,同样去往德安府城。不过,在此之前,你们二人的主要任务,还是操练城中新编军伍......”
言侯大喜过望,高喊:“遵命!”
杨开劈头盖脸大骂道:“遵什么命,你先听我把话说完。孙子言:为将者,在士卒尚未亲近依附时,就贸然处罚士卒,那士卒一定不服,这样就难以使用他们去打仗;
可若是士卒对将帅已经亲近依附,仍不执行军纪军法,这样的军队也是没有战斗力的。此前让尔等只行操练,不行责罚便是这个道理。
所以,要用政治道义的手段教育士卒,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才有拔剑摧锐之能。平素能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能养成服从的习惯;
平素不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桀骜不驯的习惯。平素所以能认真执行命令,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缘故。”【1】
赵虎跟着杨开吃过旁系的苦,言侯在官军之中也尝过当炮灰的滋味,他们十分了解这种感受,杨开希望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在自己的军队中。
“你们需记住本将军今日所说的话,邓、苏两方面军,皆为你们二人所练,于你们二人可以说亲近,尔等照顾他们越是体贴,士卒才可随将赴汤蹈火,尔等把他们视为内亲,士卒才可与为将者共生死。
如此在军伍中出现有违军纪之事,当赏罚分明,切勿对士卒过分厚养,使之不能用,过分溺爱,使之不能驱,违犯了纪律若不能严肃处理,这样的军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难堪大用。【2】
其中要义,需尔等在为军中参谋之时,让统军者知道,你们可明白?”
两人不约而同摇了摇头。
杨开挠了挠头,让亲兵取来纸笔以记录,喝令两人道:“那便先坐下来,我与你们一一道说......”
此番教育一直到了天亮方止,言、赵二人,身披坚甲乘兴而来,却是头重脚轻,败兴而归。
各人在亲兵手中领了一份的抄录的笔记,杨开在离城前的这三日之中,除操练城中新军以外,还要熟读此番要义,出城赴任之前,在杨开面前演讲一番。
也是因为,近来这段时间,他们在逐渐成为军中中流砥柱之外,还成为了杨开最为信任的人,关键是年纪尚轻,思维尚未固化,还可以从中引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