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格尔德理性而震撼的分析,欧沃德则想起另一个问题。
“明国人的一座都城都有上百万人口,整个明国得有多少人口?”
这个问题德龙确实了解过,闻言道:“明国也才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内乱和外患——过去十几年,他们内部有很多农夫因为饥荒而起义,还有一些地方贵族(土司)趁机发动叛变。
据说他们的北京,就曾在几年前被一群由农夫和叛军组成的军队攻陷过。
另外,在他们的东北还崛起一个战力颇为强大的野蛮人部落,与他们打了近三十年战争,曾好几次以强大的骑兵队伍冲入明国境内屠杀老弱,掠夺青壮人口和财富。
甚至这群野蛮人还击败了那群起义的农夫,占据过明国的北京一年左右。
总之,明国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发生了很多天灾和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损失。
但如今他们仍有一亿多人口,如果是在三十年前,他们的人口很可能在两亿以上!
说实话,当得知这个信息时,我都惊呆了,公司怎么会愚蠢地选择与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开战的?”
欧沃德、康纳等人听完再次惊呆了。
一亿多乃至两亿多人口的帝国?
这简直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纵观他们欧洲历史及现在的所有国家,都不曾有一个国家人口过亿的,人口上千万的国家都屈指可数。
便是在三十年战争之前,整个欧洲所有国家人口加在一起,估计也才勉强破亿而已,又或许没有。
在随后的游街过程中,欧沃德等荷兰俘虏发现,大明不仅领土之辽阔、人口之众多令他们震惊,城市的繁华同样超乎他们的想象,令他们惊叹不已。
“我曾以为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可是跟明国的都城相比,简直就像是乡下。”
“我怀疑,是否这世界所有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庞大而繁华的城市买到。”
“上帝啊,我不敢想象,这座繁华无比的超级城市一年会给明国贡献多少商业税,或许能抵得上欧洲某些国家的商业税也说不定。”
“肯定的,你要知道,欧洲不少小国人口都没这座城市多。”
“多么希望我不是以俘虏的身份来到这座城市啊,那样我或许可以生活在这里。”
“如果能被赎回自由,我可能真的会来明国讨生活。”
“···”
荷兰俘虏游街之后,便被安置(关押)在一处妥当的地方。
三日之后,一千余荷兰俘虏及八千名参与收复东蕃岛之战的明军将士代表,参与了太庙献俘仪式。
主要是从南洋水师四镇及福建、广东卫戍军四镇兵马中各选出一千在战斗中立功的将士。
太庙献俘仪式结束后,一千余荷兰俘虏当然不会被好吃好喝的供着,而是被派到南直隶地区修路了。
如今水泥已经开始向地方官府供应,用于修复城墙、关城,以及修建道路。
当然,并非免费供应,而是由地方官府出钱购买。
现在很多地方士绅、商贾都知道了水泥路的好处——平坦不说,下雨天还不起泥,关键是修建起来进度相当快,且持久耐用。
所以,很多地方士绅、商贾为了自家出行和做生意方便,同时也为了获得好名声和乡望,主动捐钱给地方官府向官营水泥厂购买水泥修路。
其中以南直隶各府受南京方面影响最大,地方最富裕,修路也最积极。
虽然大明目前还不怎么缺乏人力,但雇佣民工是需要钱的,且百姓工钱近两年涨得还颇快。
因此朱媺娖才将这一千余荷兰俘虏交给交通部,当做免工钱的修路民夫使用。
即伙食标准向雇佣的民夫看齐,同时只是让他们修筑路基,而非参与水泥路面的修建,免得被其中一些人窥探了水泥的秘密。
无论是朱媺娖还是郝光明,可从来没小瞧过欧洲人。虽然欧洲诸国有种种不足之处,但也不乏聪明人和智者。
所以,该防还是得防一手,毕竟水泥生产并非什么高深技术。
或许早晚有一天水泥生产技术会泄露出去,或者是被破译,但晚一天是一天。
七月底。
当欧沃德等荷兰俘虏换上了一身大明民夫的着装,在当地卫戍军的看守下,听着大明工头的吆喝,指手画脚,甚至用鞭子威胁着修筑水泥路路基时,人都傻了。
“还记得当初第一眼看到明国的铁路时,我曾猜测明国人是不是让我们来修路的,没想到竟然猜中了。”
刚开始,还有人不愿意服从指挥,喊着要求正规俘虏待遇,或是高级俘虏待遇,等换来一顿鞭笞教育,立即就老实了下来。
至于留在东蕃岛的两千多荷兰俘虏,大明同样不会白养着,照样是让他们干活儿。
只因为西方诸国有赎回俘虏的传统,代表着这些荷兰俘虏可以在谈判结束后用来换钱,所以吃住方面待遇并不算太差,基本可以和民夫看齐,只是没有工钱罢了。
···
“姐姐,成都这边的密造局制造出自行车了!”朱媺姕在视频中开心地道,“他们按照姐姐交代的,先给我造了一辆小自行车呢,我在承运殿骑给姐姐看好不好?”
“可以呀。”朱媺娖笑着道,“不过你开始一定要让人扶着,小心别摔伤了。”
在有图纸的情况下,又有发明天赋及手工制造天赋的徐天明参与,还算实用的大明版自行车很快被研制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