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了许久,张扬也没什么更好的方法,只能暂且作罢。这件事儿,快成了张扬的心头病了,必须要搞一下,但是一时又想不出来,脑袋有点大。
下午还有最后一场跟赵和义的比赛,在场控裁判的招呼下,张扬重新上场,很快又进入了战斗状态。
赵和义的岁数比王超略微小几岁,是个非常削瘦干练的钓手,因为跟张扬也不熟悉,所以上场之后只是和善的冲张扬点头笑笑就算打过招呼了,张扬也是同样的动作回应,俩人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沟通。
没有晋级压力的状态下,张扬第三场跟赵和义的比赛打得非常淡定,他惯用的挑漂抖散饵料聚鱼的细节赵和义也在用,上半场的开钓前三分钟,张扬跟赵和义俩人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做钓节奏。
不过节奏一样,细节多少还是有点差距的,在实战中,张扬注意到了一件事儿。
赵和义用的浮漂,明显比张扬的要大一个号,这点细节在普通人的眼里很难发觉,但是张扬是谁啊,眼睛毒的很,赵和义用的白色纳米材质浮漂漂肚部分又非常显眼。
发现了赵和义用的浮漂吃铅量比较大之后,张扬很细心的用眼睛余光默默观察起来。
对方如何抛竿,浮漂如何翻身,到位之后如何抓口,有鱼吃饵的时候,浮漂的漂相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连续几次抛竿的持续观察,张扬将赵和义的所有做钓细节都扫了一遍。
看完之后,张扬也没觉得有啥大的区别,不过在有意识跟对方同时抛竿横向对比的时候,张扬发现了区别。
妈蛋,论抛竿基本功以及做钓效率的话,赵和义是略逊与张扬的,但是你一杆我一杆同时做钓的时候,细微的时间差并没有体现出来。
张扬一通对比才发现,这点差距,被大号吃铅量浮漂的性能,给弥补了。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很简单,不同吃铅量跟调钓值的浮漂,入水之后,整个钓组的运动到位时间是有差距的。
吃铅量越大,钓组入水之后下降的加速度越大,浮漂翻身的时间越短。
张扬用的是一支1.5g左右吃铅的浮漂,从抛竿入水到浮漂到达预设的钓目,时间是十五秒钟。
而旁边赵和义呢?同样的过程,浮漂钓位的时间只有13秒钟出头。
不要小看每一杆一秒多不到两秒钟的差距,在这种高强队的一对一pk中,影响是蛮大的。
张扬上饵卸鱼等一系列手法比赵和义要快许多,也就能快个一两秒的时间,两个人基本功层面的差距,愣是被这一丢丢吃铅量的差异,给强行抹平了。
想通了这一点,张扬瞬间念头通达了起来。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了,这么严谨的比赛,浮漂吃铅量这玩意儿,应该也不是随便乱用的吧?
确实,按照常理来说的话,浮漂吃铅量是有讲究的,要跟整体鱼情相匹配才对。
但是这个配合,也不是一个固定数值,而是一个区间。
实战中选漂用漂的原则是配合战术,符合鱼情,底线是有鱼正常吃饵的时候,浮漂能出来口。
客观点评价现在张扬跟赵和义的选漂情况,张扬用的是适中的漂,赵和义用的是能出来鱼口动作前提下,最大吃铅量左右的漂。
吃铅量上不到一克的差距,就弥补了两人在基本功操作层面的实力差距,这是在pk之前,张扬都没注意到的事情。实战对抗中,通过经验以及临场的观察,才发现这个秘密。
意识到了这一点,张扬心中有数了,对四强之后的对战战术,有了清晰的思路。
接下来的时间,张扬跟赵和义的比赛,就没啥好聊的了,张扬几乎又重复了前面对战另外两名钓手用的成熟战术,最终两场15分钟的比赛打完,63:61,两条鱼险胜。
至此,八进四的三场比赛,算是彻底打完了,张扬依然以三战全胜的成绩,成功入围四强。
等张扬从pk台上回到休息区,其他队友们早已经等待多时了,一群人呼啦一下围了上来。
“恭喜老大,成功入围四强!”
“哈哈哈,看头儿的比赛就是一种享受,现场发挥太稳了!”
“头儿,今天比赛你可长大脸面了,电视台那边的直播解说,几乎八成的时间都冲着你呢!那个解说员于文生,对你评价相当高!”
“还有那个美女主持孙奕,对咱们老大那也是超高的评价!简直都快成小迷妹了!”
面对队友们一群人的调侃,张扬咧嘴笑了笑:“其他几个入围四强的人员名单出来了吗?还有谁?”
韩墨程看了一眼自己手机上的记事本说道:“正式的名单还没出来,但是入围的人已经知道了!你,黄征,王超,朱文斌!”
听到前面几个人的名字,张扬还是蛮正常的,但是最后一个朱文斌的名字说完,张扬眉头微微一挑。
“这个朱文斌,谁家的钓手,有技术统计吗?”
六子听到张扬询问,立马在自己的记事本上翻找起来,很快说道:“有,我抄了电视台直播间公布的技术统计,不过不太全!”
韩墨程也说道:“这个哥们不像是有团队的钓手,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个散人!
刚才我没事儿的时候查了下竞钓大师名单,他连三级竞钓大师都不是,跟头儿你一样,素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