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鱼饵味型的刘文军,陆续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应变,不过窝子基础已经打下去了,手食儿味型调整,短时间里没有太大实质性的鱼情变化。
反观张扬呢?窝子跟手食儿的味道,都是完全一致的,在开钓之前,已经写好了剧本,整体鱼情发展走向,几乎完全契合了预判。
鱼越钓越多,窝点里的鱼情也越来越稳定,算得上连绵不绝,渐入佳境。
张扬这边发挥稳定,位于北岸的韩墨程,今天同样发挥的不错。
第一天的比赛,因为自己自由发挥受了张扬不少嘲笑,今天韩墨程可就学乖了。
从开杆,一直就是用的张扬赛前开制的窝料饵料,开钓两个多小时,鱼护当中也已经有了大几十斤的鱼获。
该说不说,认真起来的韩墨程,实战技术还是挺哇塞的,左右两边钓手全都被他轻松的压制,窝点里鱼情稳定,每隔几杆儿就能拎一条鱼上来。
……
从早上七点多一直到上午十点,全坑整体的鱼情都是相对比较快的,不过随着气温的升高,在十点半左右的时候,鱼口开始变慢,又过了一会儿功夫,做的挺扎实的窝子,竟然停口了。
“我擦!没口了!!”张扬微微皱着眉头,脑海里高速的思考起来。
距离第二天比赛的上半场结束还有一个小时,水温上升,鱼起伏了?
张扬心底很快就有了初步判断,脑海里迅速琢磨起来。
按照大方向上来说,做钓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鱼起伏了的话,是没有什么太好办法的。鱼谚里神仙难钓午时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鱼是很低级的水生脊椎动物,天然就带有趋温趋氧的习性,越是大个体的鱼,受这种外界条件影响越大。
张扬在赛前预判的时候,考虑过会有这种可能,但当时的想法,应该也是在中午以后,下半场才会比较明显。
没想到时间节点比张扬预期的快了几个小时,在上半场还没结束的时候就明显的显露出来。
咋办?鱼起伏了窝点停口,总不能就这么干等者吧?这也不像咱的做钓风格呀!
张扬一边继续抛竿,一边思考了几秒钟,很快就拿出了自己的应对方案来。
只见他从钓箱里取出一袋拆封的老坛杂粮发酵麦粒来,啥都没动,直接把麦粒倒在了一个最小号的开饵盆里。
随后,用另外一个开饵盆,把之前调整好的软黏搓饵又稍微加了一丢丢的水,快速的打揉。
很快的功夫,搓饵就被打出了黏性,张扬左手拇指跟食指在湿毛巾上一捏微微湿润,随后很自然的揪下一小团软黏饵来。
经过有意识的打揉,软黏饵的黏性明显比最开始的搓饵大了许多,张扬随手给双钩上饵,将两颗饵芯儿在发酵麦粒儿当中蘸了一圈。
湖库野钓版的麻团钓法!!
麻团钓法前面也不止一次提到过,大部分应用场景都是在黑坑当中,利用商品鱼吃颗粒的特性进行诱钓结合。
而在野钓跟湖库当中,这种法子用的人就比较少了,大家更习惯了手抛窝把窝子坐实,随后耐心的守钓。
普通钓鱼人不太习惯用,并不代表着这一招就不行,只不过钓技难度略高,平常应用场景也比较少而已。
但是今天不一样,库区里的鱼,张扬知根知底,现在起伏了钓底没口,总要想点办法尝试尝试。
用发酵麦粒当做麻团钓法的蘸料,抛竿入水之后,这些小的颗粒就会持续不断的往下散落,只要周围游荡的鱼有进食的欲望,很有可能被这些散落物给‘勾搭’着追下来,这样就有可能多给几口。
客观点评价,这种麦粒麻团饵的钓法,比单纯的搓饵或者湿散散炮诱鱼的话,在当前鱼情是要略强一些的。
但是实战中差距能有多大,张扬自己也要试过之后才知道。
他调整好钓法之后,保持着大概四十秒一杆的频率不紧不慢的抛了起来,眼睛死死的盯着入水浮漂,生怕错过任何风吹草动。
很遗憾,调整钓法之后的二十多分钟里,愣是没啥有效的鱼情反馈。
张扬微微摇了摇头,多少有点小上火,下一杆,他将铅皮座往上推了大概半米左右,从纯钓底,变成了小飞铅。
铅皮座上推,钓组铅皮下方的鱼线跟子线长度等于变相的拉长了,也就意味着钓组二次下摆的幅度增加了,浮漂翻身到位的时间会拉长一些,更利于离底半水鱼儿的追饵跟接口。
这种应变,也是有一搭没一搭,试探性的调整,钓鱼嘛,讲究的是个临场应变,在鱼情反馈不明朗的情况下,要通过实战实验来收集更多的情报。
不过这次张扬运气不错,在把铅皮飞起来之后,总算看到效果了。
浮漂刚刚翻身,缓慢下行的过程中,突然间就噗来了个夸张的两目大顿口。
噗!
张扬已经半小时没上鱼了,这么明显的接口他怎么会放过呢,第一时间提竿刺鱼,走你!
嗖!
鱼线划过水面的轻啸叫声响起,水下传来的力道不小,中鱼之后的第一次前冲发力,张扬险些没控住杆。
我擦,啥鱼啊?力气还不小!
张扬心底暗自嘀咕了一句,左手习惯性的搭在了鱼竿手把节上端稳住了第一次冲击。
幸好之前换了1.2号的子线,拉力强度上限比0.8号要强不少,经过短暂的僵持,水下这条鱼回头了,张扬将杆子也稳稳的弓了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