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几个听好了啊,拿着药册,一会进了山,比比谁找得药材多!”
一个矮胖的中年男子,操着一口晋语,一边说着,一边把药册分了下去。
五六个七八岁的孩子背着竹篓,站在他前面。拿到册子后,互相扮着鬼脸,根本没把他说的话放心上。
像他们这个年纪,玩可是天大的事情,出来一趟不容易,自然要撒开了耍!
捉蝴蝶,逮蜻蜓,捞小鱼,挖泥鳅,想想就美得不行不行的......当然,如果能见到一只真的狼,那就更好了,他们可不管危不危险!
中年男子则继续说着:“这琅琊山那,号称天下药圃,里面藏着七八百味药材......”
他自顾自的介绍着,孩子们却早已乱作一团,叽叽喳喳的,就等着他下令进山了。
中年男子看他们心不在焉,眼睛一转,俯下身子,围拢着这群孩子,头碰头,轻声道:“一会呀,你们谁找到药材最多,午饭奖励两个馒头!找的最少的嘛,中午可要饿肚子哦!嘿嘿!”
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突然,一个孩子问道,“要是一样多......怎么办啊?”
“要是两个并列第一,那么都奖励两个馒头!”
“要是你们全一样多,糊弄我,不仅中午没饭吃!回去还得给我好好抄《神农本草经》!抄一百遍!”
还没等他说完,孩子们就一窝蜂地冲进了山里。
毕竟在那个年代,对他们来说,吃饭第一,背书第二,其他的都得靠后。
他们从小就知道这个道理。
“别跑太远了......山里面有狼......小心被叼走了!”
男子喊完,又转过身来,招呼着后面的两个青年。
“我说你们也快点,去看着师弟们!别出危险!”
“哦。”两人喏了一声,就快步追上去了,临走还不忘朝师傅吐了吐舌头。
清晨的宁静琅琊山,一时百鸟惊起。
......
快到午时,一行人找了一块山中平地歇息。
孩子们没了初时的活力,一个个衣衫不整,小脸红扑扑的,在这深秋时节,像极了一个个熟了的红苹果。各自的竹篓里装满了植物,当然还有奄奄一息的蜻蜓,蝴蝶,小鱼......而药册则早已散落在山间各处,草丛里,大树下,小溪中......
这时的中年男子,也早已上气不接下气,叉着腰,喘气说道:“继瑭,来......你给师弟们检查检查......看看谁找的最多......为师……为师得去歇会......下次啊......不带你们爬山了......可累死我了......”
说完,一屁股坐在地上,斜靠着背后的大石头,拧开水壶,狠狠地灌了几口,就慢慢眯上了眼睛。
孩子们跑到大师兄宋继瑭这里,笑眯眯地望着这个将决定他们午饭量的人。
“你们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不等他说完,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举起手中的植物,大喊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大师兄人最好了。
“当归...”“仙茅...”“覆盆子...”“黄芷...”
“甘草...”“滁菊...”“番红花...”“灯芯草...”
宋继瑭只是微微皱眉,然后便开口评判着孩子们的草药。
“对...对...不对...对...对...不对...不对...不对......”
他边指着孩子,边说着对错,丝毫不犹豫半分,哪怕两三个孩子同时喊出,他也是极快的给出判断。关键是,他的判断都对。
这时的宋钱早已躺下,睁着眼睛,静静的看眼前的一幕,心中暗自赞赏,“这小子,果然有两下子!”他又想起了他们的初遇。
五年前为了躲避战火,他跟着流民大队,一路南下,借宿濠州开元寺时,遇到了这个当时只有十一岁的小孩子。
他第一眼见到这个孩子,就甚是喜欢。听寺里的僧人说,孩子自小长在这里,没爹没娘,只是特别喜欢读医书。
于是他与方丈商量,想收为义子。
方丈并未说什么,只是久久的打量着这个逃难的男子,眼神甚是深邃,好在,最后点头同意了。
这孩子本名李长安,但他想到这四分五裂的国家,李唐的天下早已不在,长安城亦是废墟,这名字太晦气,于是给他起了一个新名,宋继瑭。
至于为什么姓宋?当然是因为他叫宋钱。
回过神来,孩子们这边也有了结果......
赢了的自是欢天喜地,两个白白的大馒头,平日可是吃不到的。输了的,则是蔫蔫的坐到一旁。
宋钱自己从袋子里只拿出了一个馒头,些许咸菜,然后把袋子交给二子宋继明,让他分了。宋继明也是他在南下的路上收的义子,年纪小继瑭一岁,老实憨厚,路上和宋继瑭玩得甚好,就收留下来。
“输了的,给不给啊?”宋继明打趣道。
“还用说嘛!不给......不给,一会饿晕了......你背回去呀!”宋钱笑着说道,还做了一个要拿馒头砸他的动作。
他为人圆滑,深谙处世之道,心却不坏,特别是对这群孩子,平日只是在医药方面甚是严格,孩子们要是出了错,自是会小小惩罚。但是在生活中,他关怀备至,不然也不会陆陆续续的收了七八个徒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